首页 资讯 正文

毕业后 给教辅书找个“家”

体育正文 13 0

毕业后 给教辅书找个“家”

毕业后 给教辅书找个“家”

中高考(gāokǎo)结束后,许多学生整理了(le)用过的习题(xítí)试卷、教辅资料。几年下来,积攒了不少。这些旧书当废纸卖掉可惜,留着又占地方。连日来(liánrìlái),社区、家长、学生一起想办法,为这些尚有利用价值的学习资料、书籍寻觅新去处。 高考查分后,小徐(xiǎoxú)的心里踏实了:“成绩跟预期差不多,报考目标(mùbiāo)院校,十拿九稳。”他把高中三年用过的课本、学习资料都翻出来,摞了1米高。妈妈(māmā)不禁感叹:“这么多,真不容易。” 这些教辅书咋处理,令小徐犯了难。他表示,当废品卖掉最省事,但心里总觉得浪费了资源。毕竟,除了做过的(de)试题(shìtí),大部分教辅材料(cáiliào)高二、高一的学生还能接着用。 “为了备战高考,我带儿子跑了很多书店,光买这些教辅书就花了不下1000元。时间太紧,有些书他根本没翻过几页,看着还跟新(xīn)的一样。”妈妈也觉得卖(mài)废品(fèipǐn)不妥。 在邮电后街经营一家废(fèi)品收购站的韩师傅说,每年这个时候,都(dōu)能收上来很多书籍和复习资料,初中、高中的都有(yǒu)。不过,由于纸张品质不同,其“身价”不如废纸箱高。 刘欣欣今年上大二,她对此有更好的办法。“其实,有些教辅或(huò)习题集不好买到,很多学弟学妹(xuémèi)想要。放到网上的二手平台,低价转让或白送,也算物尽其用。”她表示,当时自己把大部分教辅书(jiàofǔshū)挂在网上,不到一周就被认领光,比当废品处理(chǔlǐ)更有意义。 记者下载了一款二手交易平台App,输入关键词(guānjiàncí),果然找到很多商品,包括教科书、教辅资料、练习册,单本价格(jiàgé)从一两(yīliǎng)元到几十元不等,卖家基本都是毕业生。 “都是我自用的学习资料,适合准高三,想要的宝子可私信。”今年参加高考(gāokǎo)的小陈将一些学习资料拍照(pāizhào)后,放到了小红书App上,很快有好几名学弟学妹问价。“给(gěi)多少钱无所谓,让它们继续发光(fāguāng)发热就行。”她说。 这几天,陆续有(yǒu)初高中毕业生,把整理出来的学习资料送到玉园南社区。这是社区今年推出的一项新服务,让这些旧书实现再(zài)利用。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(de)一楼东侧,设立了固定回收点。对于毕业生们拿来的教辅资料,工作人员会按照学科、年级分类整理,充实到“共享图书角(jiǎo)”,供有(gōngyǒu)需要的学生免费借阅。 “看到孩子的高考成绩,就知道稳了。”家住(jiāzhù)玉门花园A区的刘女士说,孩子留下了课本及部分辅导书,把写过的习题集都送给了社区。孩子觉得,大量“刷题(shuātí)”很有用,希望这些资料(zīliào)能帮到更多人。 活动开展以来,社区已回收(huíshōu)旧教辅书300余册。 “邻居们,请问谁家有初三的各科课本?”家住和平北路109号的侯女士在业主群留言。今年9月份,女儿将升入(shēngrù)初三,想利用(lìyòng)暑假预习一下。可是,跑了几家书店,都买不到教材,只好(zhǐhǎo)询问周围的人。 和平苑社区网格员刘晓莉得知(dézhī)后,帮忙询问了(le)居民秦女士,对方的儿子今年中考。“孩子考得不错(bùcuò),应该用不着了,拿走吧。”秦女士和儿子一说,爽快答应。其实,这样的情况挺(tǐng)多,在中高考前,一些家长已提前打招呼,让身边的朋友“预留”教辅书。 还有毕业生,准备自己保留学习资料,当成纪念。等若干年后(hòu)翻一翻,仿佛又回到往日(wǎngrì)备考的时光,有苦也有甜。 按照往年的情况,等拿到大学、高中的录取通知书(tōngzhīshū)后,还会有大量的教辅书“退居二线(tuìjūèrxiàn)”。大家不妨想一想,如何让这些曾帮过自己的书,继续(jìxù)“发挥余热”。 记者(jìzhě) 李涛 太原晚报
毕业后 给教辅书找个“家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